在新疆晶诺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工地,工人抢工期、赶进度,确保这一项目今年5月底建成投产(资料图片)。李亚 摄
在新疆新星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工人们正在试装风电叶片上的轮毂(资料图片)。赵德智 摄
航拍的六师北塔山牧场风光电场(资料图片)。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华北 摄
“放牧没草,种田没水,以前这里就是个荒滩。谁曾想,过去大家避之不及的大风,现在居然成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宝贝。”抚今追昔,九师一七〇团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程强感慨万千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了“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”的目标任务。
从渺无人烟的荒漠戈壁,到新能源建设的广阔“蓝海”,“双碳”背景下,兵团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,让众多新能源企业来到这片热土“追风逐日”。一大批新能源项目,唤醒了沉睡千年的戈壁,光热、风力、戈壁、荒漠变成了优势资源,绿色能源建设热潮涌动。
投资扩大 持续加快建设步伐
不负春光争朝夕,项目建设正当时。随着积雪消融、天气转暖,2月中旬,兵团192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,总投资6445亿元,计划年度完成投资1270亿元。这其中,新能源项目建设成为亮点之一。
在南疆师团,占地9300亩的300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快速有序推进,众多施工人员在现场紧张忙碌。据介绍,该项目将于今年9月底并网发电,每年平均发电量可达5.9亿千瓦时,节约标准煤19.32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.63万吨。
“今年,师市在各团场开工建设了4个共计80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,总投资42亿元,并同步推进了牧光互补、农光互补、光伏治沙等项目的实施,为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铺就绿色底色。”二师铁门关市发改委社会科科长廖志刚介绍。
“新能源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也是实现‘双碳’目标、优化能源结构、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性产业。通过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,兵团新能源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。”兵团发改委能源局局长申立忠介绍,锚定“双碳”目标,兵团将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、培育支柱产业的关键,鼓励相关师市立足产业和资源优势,大力引进一批新能源发电和制造项目。
2022年,兵团聚焦新能源领域,引进一批风电、光伏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,推动新能源产业提质升级,全年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8.2%,增速提高133.4个百分点,占全部投资的13.7%。其中,风电项目投资较2021年增长10.1倍,光伏发电项目投资较2021年增长1.8倍,推动兵团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,形成清洁低碳发展模式。
清洁低碳 稳步优化能源结构
天阔云高,群山错落。当车辆驶入六师北塔山牧场,只见道路两侧或远或近,数不尽的“风车”高耸入云,巨大的叶轮随风舞动。地面上,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,将风和光转化为电能送到千家万户。
北塔山牧场地处中蒙边境,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,蕴含着丰富的风能资源。监测数据显示,这里年均风力8级以上的天数有200余天,平均风速达每秒7.3米,属于国家三类风能资源区。同时,这里地形开阔,光照时间长,年均光照时长超过3000小时。
“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项目,布局新能源发电产业,是调整能源结构、促进节能减排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北塔山牧场风、光资源丰富,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绝佳之处。”在北塔山牧场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李志林看来,发展新能源产业,北塔山牧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。
近年,北塔山牧场通过招商引资,先后引进了14家风电光伏企业,总装机容量达162万千瓦,包括风电120万千瓦,光伏发电42万千瓦,2022年实现总发电量34亿千瓦时。以鑫垣风力发电项目为例,该项目自2020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以来,年上网电量2.5亿千瓦时,年创造营业收入1.2亿元,节约标准煤7.85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万吨,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。
能源转型迫在眉睫,清洁能源推广使用不仅功在当代,更是惠泽千秋。近年来,兵团能源行业以加强能源保障能力建设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为主线,推动能源行业持续快速发展,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,电力、煤炭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。
《兵团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》提出,兵团将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,优化能源消费结构,加大风能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;在二师铁门关市、五师双河市、六师五家渠市、九师、十三师新星市等师市积极发展风电产业,推动建设一批大型风力发电场,在具备条件的师市加快开发光伏发电基地,支持风力发电、光伏发电优先上网。
兵团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到“十四五”末,兵团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到20%左右,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提高到25%左右,煤炭消费比重降至72%左右;兵团火电装机占比降至45%以下,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提高到50%以上,较2020年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。
纵深发展 加快布局全产业链
4月7日,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大全新能源”)多晶硅生产还原车间内炉火正旺,经高温烧制,银色的大还原炉内,一根根细细的多晶硅棒逐渐“长”成碗口粗的银灰色多晶硅。
“新疆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,能源保障充足、价格低廉,同时产品还可以直接供给当地的光伏产业,形成良性循环。”大全新能源副总经理李量介绍。
在新疆新星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车间内,工人正在试装轮毂,一旁刚涂完面漆的风电叶片正在车间内固化。
由于风电叶片生产工艺的特殊性,企业生产车间温度需要维持在恒温20摄氏度。在了解到企业需求后,十三师新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投资700万元,新修园区蒸汽接气管网及相关配套设施,解决了企业供暖问题,为企业正常生产运行提供了保障。这家企业自去年8月运行至当年底,已完成投资1.6亿元,实现产值1.14亿元。
“近年来,我们积极引入风电装备制造新项目,努力从单一的风光发电发展到‘风光制造’。目前,十三师已落地有风机叶片制造、风机塔筒制造、光伏支架制造等多家企业。立足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,十三师正在打造集风电光伏设计、研发、装备制造、运维于一体的全产业链。”十三师新星市发改委能源科科长周正介绍。
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,目前,兵团上下正加快布局新能源全产业链。上游大力发展光伏硅基新材料产业,推进以硅基新材料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,同时不断壮大风电装备制造规模;下游不断强化新能源产业应用服务,推动产、学、研相结合,让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融入生产生活。